什么是人格健康人格的特征有哪些(健康的人格都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什么是构成健康人格的重要特质
健康的人格,不仅是人类应该追求的价值目标,也是人们充分发展所能达到的一种境界。具有健康人格的人,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他们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生活,掌握自己的命运;他们正视自己,正视过去,面对现实,注重未来,渴望迎接生活的挑战,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实现自己的价值。
⒈健康人格的标准
健康人格的标准可分为理想标准和相对标准。健康人格的理想标准就是人格的生理、心理、社会、道德和审美各要素完美地统一、平衡、协调,人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马克思所描述的“全面发展的、自由的人”就是健康人格的理想标准。但从相对意义上讲,不同时代,不同的社会条件有相对应的健康人格标准。“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就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健康人格标准的一种概括。人只有在自己所处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不断进取、不懈努力,才能使自己的人格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健康人格的标准又可分为概括的标准和具体的标准。从总体上看,人格健康的人应该是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为人类、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使自己的人格在各个方面得到充分的、协调发展的人。从具体特征上讲,健康人格应具有以下标准:
⑴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最能体现一个人人格健康的程度。人格健康的人乐于与他人交往,并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与人相处时,尊敬、信任等正面态度多于嫉妒、怀疑等消极态度。健康的人常常以诚恳、公平、谦虚、宽容的态度尊重他人,同时也受到他人的尊重与接纳。
⑵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反映了人与社会的协调程度。人格健康的人能够和社会保持良好密切的接触,以一种开放的态度,主动关心社会,了解社会;在认识社会的同时,使自己的思想、行为跟上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要求相符合,表现出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
⑶正确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和自己与他人、与周围世界无关的认识。具有健康人格的人对自己有恰如其分的评价,充满自信、扬长避短,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效地调节自己的行为与环境保持平衡。缺乏正确自我意识的人常常表现出自我冲突、自我矛盾,或者自视清高、妄自尊大,做力所不能及的工作,或者自轻自贱、妄自菲薄,甘愿放弃一切可以努力的机遇。
⑷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的本质力量的表现。乐观的人常常能看到生活的光明面,对前途充满希望和信心,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或学习抱有浓厚的兴趣,并在其中发挥自身的智慧和能力。即使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也能不畏艰险,勇于拼搏。青年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因而对学习的兴趣如何可以反映出对生活的基本倾向。人格健康的学生对学习怀有浓厚的兴趣,表现出观察敏锐、注意集中、想象丰富、充满信心、勇于克服困难,通过刻苦、严谨的学习过程,获得不习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我们很难相信,对学习和生活缺乏兴趣,整天精神不振的学生的人格是健康的。
⑸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
情绪标志着人格的成熟程度。人格健康的人情绪反应适应,具有调节和控制情绪的能力,经常保持愉快、满意、开朗的心境,并富有幽默感。当消极情绪出现时能合情合理地渲泄、排解、转移和升华。
健康人格是什么
健康人格是指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心理学对人格的研究重点曾经是“人性的疾病”(心理疾病)方面,但现在更关心“人性的健康”(心理健康)方面。研究人性健康的目的是要打开并释放人的潜能,以实现和完善我们的能力。
健康人格的6个特点
(1)自我广延的能力(cpadty for self extension);健康成人参加活动的范围极广。他们有许多朋友、许多爱好,并且在政治、社会成宗教活动方面也颇为积极.
(2)与他人热情交往的能力。健康成人与他人的关系是亲密的,但没有占有感,无嫉妒心。这种人也有同情心,他们能容忍自己与别人在价值观与信念上的主要差别。
(3)情绪上有安全感和自我认可(自我承认)。健康成人能忍受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冲突和挫折,经得起一切不幸遭遇。他们对自己也具有积极的意象。所谓自我意象,即自我形象或对自己的看法。
(4)表现具有现实性知觉。健康成人看待事物是根据事物的实在情况,而不是报据自己的以往留存的消极元意象或希望那样来看待事物。这种人看待情境及顺应情境都是极为明白的,是‘明白人’,不是‘糊涂人’。
(5)具有自我客体化的表现.健康成人对自己的所有和所缺都十分清楚和准确。他们理解真正的自我与理想的自我之间的差别。他们也知道自己如何看待自己与别人如何看待自己之间的差别.
(6)有一致的人生哲学。健康成人需要有一种一致的定向,为一定的目的而生活,有一种主要的愿望。这种定向在性质上不一定是信仰性质的.意识形态、哲学,信条,生括的预感或前景都能对人的—切行动产生创造性的推动力。
六种价值方向的表现如下:
1、理论型
具有此种价值方向的人主要兴趣在于发现真理。通过观察、分析、推理,他们致力于探索事物的联系与区别。这种人好钻研,求知欲强,能自制。活动和生活的主要目的是将自己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他们多忽视生活的其他方面。
2、经济型
具有此种价值方向的人态度趋向于现实——实用事物,是务实人士。对行之有效的各行各业的实际事物,都给予关注。他们认为一切工作都要从实际的需要出发,不然则应当抛弃,他们重视财力、物力、人力和效能。
3、艺术型
具有此种价值方向的人重视形象的美与心灵的和谐,善于审视美好的情景和欣赏多种情趣。他们认为美的价值高于其他事物,以优美、对称、整齐、合宜等标准来衡量一切,因此对任何事物都从艺术的观点加以评论。
4、社会型
具有此种价值方向的人以爱护他人、关怀他人为高尚的职责。他们多投身于社会,交往于人际,以提供服务为最大乐趣。他们多表现随和、善良、不自私、宽宏大量,并愿献身他人。
5、政治型
具有此种价值方向的人对权利具有极大的兴趣,实权成为起基本的动机。他们多有领导他人和支配他人的愿望和才能。起特点是自我肯定、有活力、有信心。对人对己要求严格,讲原则,守秩序;但也会自负,轻视他人,利己而专横。
6、信仰型
具有此种价值方向的人重视命运和超自然力量,其心灵结构在于创造最高满足的价值经验。他们大多有坚定的信仰而宁愿从现实生活中退却。他们的显著态度是领悟于宇宙万物,自愿克服一切低级冲动,乐于自我否定而沉思于自认高尚的各种经验。
什么是人格,特征是什么?
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这个定义揭示了人格具有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及社会性等四个基本特征。
人格的整体性人格包括动力、特征、调节等子系统,是由能力、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等各种成分构成的有机整体。这些成分在人格系统中密切联系,协调运作,表现出生机蓬勃的整体的人。人格的整体性丧失,个人心理的和谐统一性受到破坏,就会出现自我调节不良,社会适应力差,亦即个人心理和谐及其个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被打破,便可能出现各种疾病,甚至变态。比如一个脆弱的人受到重创,可能对社会产生仇恨或惧怕等情绪,就会给人格造成某些缺陷造成。
人格的稳定性人格具有跨时空的持续一致性,它经常地、一贯地体现在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上,表现为昨天的我和今天的我,乃至明天的我在不同情境下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展示稳定的自我。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排斥人格的发展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人格随着社会环境因素和个人实践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不同程度的变化。完整地说,人格是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比如一个人善良的本性不变,同时又学到好多美好的品行,不断完善自己,终究培养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眼中的“圣贤人格”。
人格的独特性人格是个人独特的心理和行为的整合。不同的人,其人格构成的内容和结构具有其独特性。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个人。人格的独特性源于个人先天的生理基础和人格形成发展的环境的差异,及这些因素其作用内容、程度的差异。人格的独特性中也包含着人格的共性。人类文化造就了人性,同一民族,同一阶层,同一时代的人们总是有着一些相同或相似的人格特征。因此,人格是独特性和共同性的辩证统一。豪放的李白、沉郁的杜甫、旷达的苏轼,这些历史人物,他们各有特点,从他们身上都可以看到民族文化的强烈痕迹。
人格的社会性人格是个人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化过程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格的形成受个人先天素质的制约,又受社会环境的巨大作用,个人的先天素质是人格发展的基础,为一个人人格的发展提供范围和潜力。社会化过程是人格形成的决定因素。社会化即个人在与他人、社会交往中学习和掌握社会规范、社会文明,获得自我的过程。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在复杂的社会化内容,诸如文化传统、民族习惯、社会制度、个人家庭及其个人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等作用下,个人获得了需要、能力、价值观、性格等人格特征。人格既是社会化的对象,又是社会化的结果。社会剥夺,将使人丧失人性,不能形成人格。社会性是人格的本质属性。从整体来讲,美国人热爱自由,而中国人讲求礼仪,这是传统文化延伸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结果。
人格和个性常常作为同义词使用,但这是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比如,个性是指人的个别差异,是从差别的角度来看一个人不同于他人的特点。人格则是对一个人的总的描述,个性仅表达人格的独特性,人格还有整体性等特点。又比如,个性是相对于共性而言的,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个性,人也有个性。人格只是对人而言的。它既包含个人与他人共同的或相似的特征,即共性,又包含个人独特的特性。所以人格概念比个性概念具有更多的内涵和外延。
从人格与气质的关系来看,气质是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是一种依赖于生理素质的人格特征。气质与人格有密切的联系,气质是先天禀赋,是人格形成的原始材料之一。人格的形成不可能离开气质,它使个人的全部心理活动染上独特的色彩。同时,人格的形成除了气质、体质等先天禀赋作基础外,社会环境的影响起着决定性作用。
如此而言,人格是个人各种稳定特征或特质的综合体,它显示出个人的能力、思想、情绪和行为的独特模式。个性是指人格的独特性,气质是人格发展的先天基础,性格乃是个人后天形成的道德行为特性。因此,这些术语虽有区别,但它们都属于人格,是人格的组成部分。
健全的人格具有哪些特征
健全的人格的特征包括:知觉现实的能力、自我认可感、情绪调节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健全人格”是一个表达人的本质存在状态的新时代概念。健全人格的理想标准就是人格的生理、心理、道德、社会各要素完美地统一、平衡、协调,使人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1、知觉现实的能力:拥有健全人格的人能够以现实的眼光看到自己和环境,对自己的能力有合理的认识。
2、自我认可感:自我认可对于健全的人格是很重要的,所谓良好的自我认可,是指能够认识到自己积极和优秀的一面,能够接纳自己的优缺点。
3、情绪调节能力:一个成熟的人有较强的情绪调节能力,遇到事情,会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而不是一味的发脾气。
4、人际交往能力:健康的人和他人能够发展出亲密的关系,尤其能够在接纳别人和自己观念的差别的基础上和他人维持亲密的关系。
人格特征包括哪些方面
一般认为人格是一个人具有社会意义的各种特性的统一体,各种特性的配合形式。人格的本质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体格上的特性,如身高、体重、体态、感官等;
②心理上的特性,如智力、记忆、知觉、判断等;
③特殊能力,如音乐、美术、社交等能力;
④经验,如知识、兴趣、态度等;
⑤气质,即情绪的表现,如兴奋或恬静,愉快或忧郁;
⑥意志,即行为自制力,克服困难的力量,如果断或犹豫
等;
⑦品质,即道德行为,如诚实或虚伪,公正或自私等。
人格就是由这些特性构成的有机整体,人格的本质特征可从两个方面理解。
1、人格的主体性
人格的主体性意味着人作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整个社会生活的主体,在社会生活中以其主体意识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的作用。另外,作为个体的人的需要、才能、素质和价值的自我确证与为社会作贡献之间的和谐统一;人的创造性、认识力和能动性的最大发挥,在人格与文化互动中实现人和
社会的同步发展和提高等。
2、人格的整体和谐性
和谐是人格相对稳定状态的标志。整体和谐一般包括两个层次:其一,群体及个体人格与社会、历史、文化互动过程中的和谐;其二,个体人格内部结构的和谐。即价值、信仰、行为方式、思维、情感等和谐和个体调控机制的完善。一定的文化与人格是相对应的,正如巴尔诺所说:“当一个社会的文化发生了变迁,并且发展出新的制度时,这个社会就必须去适应新的情况,这种适应也许会涉及到人格的变迁,而人格的变迁又有可能再度导致文化上的变更。”
目前,我国的社会生产力还不够发达,青年大学生的人格状态与理想人格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就有一
个人格的完善和变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