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下数字型经济的发展(互联网经济和数字经济)
本文目录一览: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四化”框架带领数字经济高速发展
发展数字经济,构建以数据价值化为基础、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核心、数字化治理为保障的“四化”协同发展生态,既是重大的理论命题,更是重大的实践课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辩证统一的内在逻辑。
四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本质上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四者间的关系,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
中国数字经济早期发展得益于人口红利的先天优势,网民规模的高速增长为互联网行业的崛起提供了天然的优质土壤。2012年以后,网民增速趋于平缓,移动端时代到来,促使中国数字经济进入成熟发展期。
总体而言,中国数字经济的主要商业模式经历了一段较长时间的演变,从信息传播到电子商务,从网络服务到智能决策,新模式和新企业不断涌现,商业模式重心向用户端倾斜,技术成为行业核心的驱动力,但争夺流量和积累用户规模仍然是商业模式成功的关键要素。
数字经济规模持续上涨 对GDP贡献明显
根据中国信通院于2020年7月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近年来,数字经济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由2005年的2.6万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35.8万亿元。与此同时,数字经济在GDP重所占的比重逐年提升,由2005年的14.2%提升至2019年的36.2%。
数字经济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在不断增长。2014-2019年期间,数字经济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在50%以上,其中2019年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7.7%,数字经济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均高于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产业数字化是核心
根据中国信通院于2020年7月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我国从2005年的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二分天下,到2019年主要以产业数字化为主。2019年数字产业化规模为7.1万亿元,2019年我国产业数字化规模约为28.8万亿元。
数字产业化以软件为核 产业数字化在服务业爆发
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我国数字产业化的结构从2012年的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主,到2019年以软件产业为主。2019年我国软件产业占数字产业化的比重上升至55%左右,电信业占数字产业化的比重则下降至28%左右。
2019年我国产业数字化中服务业、工业、农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37.8%、19.5%和8.2%。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数字政府建设加速推进政府治理从低效到高效、从被动到主动、从粗放到精准、从程序化反馈到快速灵活反应转变,新型智慧城市已经进入以人为本、成效导向、统筹集约、协同创新的新发展阶段。
数字经济的经济带效应明显
2020年12月28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中国区域与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0年)》,报告根据区域的数字创新要素、数字基础设施、核心数字产业、数字融合应用、数字经济需求和数字政策环境等六大方面进行评估。从省份的角度来看,2019年数字经济竞争力排名前五分别是广东、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
从城市的角度来看,2019年数字经济竞争力指数排名前十五位的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南京、杭州、天津、成都、重庆、宁波、武汉、福州、西安、厦门、青岛。
从地域分布来看,数字经济竞争力较高的城市仍主要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有11个东部城市,北京、上海、深圳位列前三位,有1个中部地区城市武汉,有成都、重庆、西安3个西部城市从省市分布来看,广东省、浙江省、福建省均有两个城市上榜。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具有突出的区域聚集特征,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区域核心。这一方面是由于三地经济基础优势显著,可以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发展提供充分的人才、资金等资源保障;另一方面三地扎实的产业基础,也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整体来看,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仍未打破“胡焕庸线”。根据赛迪智库于2020年9月发布的《2020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白皮书》,相较2019年,2020年共有8个省份的数字经济指数排名有所上升,其中陕西、广西、云南、甘肃、内蒙古、新疆6省(区)均位于我国西部地区,西部地区正拥抱数字经济发展红利,努力在新的赛道实现突破。
数字技术具有跨越地理特征的优势,未来,随着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普及,数字经济将会进一步突破地理条件限制,逐渐改变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和资源配置方式,为缩小东西部差距注入新动能。
十四五近百万亿规模
根据2020年11月初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十四五”规划强调了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数字经济无疑成为投资者未来五年甚至十五年挖掘的富矿。2020-2026年,中国数字经济年均增速将保持在15%左右。到2026年,数字经济规模有望突破95万亿元。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数字经济发展前景如何?
本文核心数据:全球数字经济规模及占比、全球数字经济增速、全球数字经济内部结构、全球数字经济三次产业渗透率、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前景
1、全球数字经济规模超过32万亿美元
受益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2018-2020年,全球数字经济规模持续上涨。2020年,全球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2.61万亿美元,同比名义增长3.0%,占GDP比重为43.7%。
注:中国信通院列入统计范围的国家有美国、中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韩国、印度、加拿大、意大利、墨西哥、巴西、澳大利亚、俄罗斯等47个国家,下同。
2、数字经济增速远超GDP增速
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衰退。统计范围内的47个国家GDP平均同比下降2.8%;数字经济成全球经济主要引擎,全球数字经济同比名义增速为3.01%,高于GDP增速5.8个百分点。
3、产业数字化占比上升
产业数字化是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产业数字化代表数字经济在实体经济中的融合渗透,是数字经济的关键组成,发展潜力巨大。数字产业化占比趋稳,产业数字化占比逐步提升是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
2020年全球数字产业化占数字经济比重为15.6%,占比下降;产业数字化占数字经济比重达到84.4%,占比上升,产业数字化成为驱动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主导力量。
4、服务业数字经济占比达到43.9%
全球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快于工业和农业。受行业属性影响,固定成本低、交易成本高的服务业更易于进行数字化转型,2020年,全球服务业数字经济渗透率达到44%;固定成本高、交易成本低的工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难度较大,2020年工业数字经济渗透率为24%;而生产经营严重依赖自然条件的农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制约因素更多,2020年农业数字经济渗透率仅为8%。
5、2023年数字经济占比有望达62%
数字经济已经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成为转型升级驱动力,同时也成为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据IDC预测,到2023年数字经济产值将占到全球GDP的62%,全球将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全球数字经济的前景乐观。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是怎么样的?
近些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迅猛发展,创新创业活跃,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目前,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深入推进,数字经济正在加快向其他产业融合渗透,提升经济发展空间。
在数字经济领域,中美两国处于领跑地位。据浪潮信息联合国权威机构IDC发布的《2020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显示,计算力与经济增长关系十分密切,调查显示,计算力指数平均提高1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和GDP将分别增长3.3%和1.8%。
并且AI计算占整体计算市场的比例每年都在提高,从2015年的7%增长到2019年的12%,专家预测到2024年将达到23%。而中国在全球对于数字经济的拉动作用最为明显,尤其是2015-2019年期间,在样本国家的AI计算市场支出增长中,有近50%来自于中国的贡献。
数字经济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因为它能够打破阻碍经济发展的瓶颈,突破障碍,充分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真理。虽然中国没有抓住前三次工业革命的机会,但是幸运的是,我国抓住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遇。
什么是数字经济,怎么发展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 作为经济学概念的数字经济是人类通过大数据(数字化的知识与信息)的识别—选择—过滤—存储—使用,引导、实现资源的快速优化配置与再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形态。
数字经济,作为一个内涵比较宽泛的概念, 凡是直接或间接利用数据来引导资源发挥作用, 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形态都可以纳入其范畴。
发展数字经济:
第一,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要推动“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开展“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试点示范。
第二,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行动。要保障数字化供给,推动资源和能力共享,分行业培育一批数字化示范标杆企业,带动更多行业和企业数字化转型。
第三,推动其他产业和领域数字化发展。推动智慧农业建设,培育“互联网+”订单农业。推动智能交通建设,打造“畅行龙江”信息服务体系,提升交通出行服务品质。
第四,加快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完善产业顶层设计,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哈尔滨新区要努力建设成为全省数字产品制造业核心区。
第五,做优做大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鼓励专业化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发展,加快提升软件业设计开发和信息技术服务水平,要面向企业数字化赋能需求大力发展数字服务业。
第六,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应用,打造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装备制造、原材料、食品等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场景的应用及其服务能力。
当前数字经济发展的三个特点
当前数字经济发展的三个特点是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互联网变革了生产关系、人工智能极大提升了生产力。
1、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数字经济首先是数据经济,数据是数字经济的第一要素。人类社会利用实时获取的海量数据,包括主体数据、行为数据、交易数据、交往数据来组织社会生产、销售、流通、消费、融资、投资等活动,数据成为经济活动的关键生产要素。
2、互联网变革了生产关系,数字经济是网络经济,互联网是数字经济的基础载体。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是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利用、存储的能力、设施与设备,包括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与存储能力、计算机尤其是移动智能终端,以及将其联接在一起的软件平台。
3、人工智能极大提升了生产力,数字经济是智能经济,人工智能让数据处理能力得到指数级的增长。通过“人工智能+算法”驱动,实现了各领域应用的数字仿真、知识模型、物理模型等和数据模型融合,实现跨界创新和智能服务,极大提升了社会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