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医院儿科副主任演讲(北京儿童医院前院长)
本文目录一览:
【一席】贝天牧:牧羊地
我1988年来到中国,那时我和妻子都是老师,我们在辽宁抚顺的一所很小的学校教书,但实际上我们的故事要从6年前说起。
1982年的时候,我跟妻子听了一个人的演讲,讲的是关于放弃个人生活去帮助其他人的事。这对我来说是个全新的概念,我之前从来没有想过这些,那天晚上我回家祷告,我说上帝呀,你觉得我应该放弃一切去某个地方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吗?慢慢地,我和妻子的生活开始越来越往这个方向发展。
1984年,我在一个超市做副总经理,这工作不错,我过的是那种中产阶级的理想生活:我们有房子,有两个小孩,我太太可以不工作在家带小孩,一切都很完美,我们还有两辆车。
但那种生命中的召唤却开始变得越来越强,于是我跟老板说:“嘿,汤姆!我要辞职了,我和太太要带着孩子们去海外生活,我们要去帮助别人。”他说:“什么?你疯了吗?你为什么要放弃这么好的一份工作?看看我们给你的待遇,你有保险,有退休金,工资也不错,为什么要辞职?”我说:“因为我真的相信那种召唤让我在这一生里去多做点事情。”
我辞了工作。因为还没念完大学,我就重返校园。那时我28岁,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回到大学念书。4年以后,我成功毕业了。那段时间我也参加了一些志愿者工作,给那些来美国学习的中国学者提供帮助。他们是一些访问学者,很多人都花费大量精力学英语,但效果并不是很好,我就开始辅导他们,他们也跟我讲中国,讲中国人的事,并且鼓励我来中国。
在我要毕业那年,我们遇到了另一位演讲者,他讲的是在中国教英语的事情,我想,这听起来是我可以做的事,于是我和妻子开始谈论这件事。从此,通往中国的大门似乎就向我们敞开了:我们看见的每一个事物都和中国有关,我的孩子们的玩具都来自中国,我们的衣服都是中国制造的,我们都很喜欢中国美食。就是这么神奇!
于是,我们报名去中国教书,并顺利通过了。1988年,我们到了中国,这是我们全家到中国的第一天拍的照片:我们那时候有三个小孩,小宝宝3个月,大女儿7岁,二女儿5岁。
我记得从北京到抚顺的火车要十四五个小时。我当时并不太了解抚顺,但我到那里之后就知道,全城两百万人中我们是唯一的外国人——我们一下火车,就感觉自己像大明星一样,有很多很多人向我们涌过来,对着我们拍照,想搞清楚这些长得怪模怪样的人是谁。几乎每天都是这样。
我还记得有次我太太想买点厨房用品,我们就去了当地的百货商店。28年前中国的百货商店就长这个样子:商店里有柜台,人们站在柜台外侧,然后所有的店员在柜台的另一侧,如果你要买什么东西得先征求他们同意拿来看一看。
于是我们进了店,当然,围观我们的人也跟着我们进了商店,他们就看着我们。我们看到一个煎锅,我妻子说:“Tim,我要买那个锅。”我就跟店员说“我们想看看那个煎锅”,然后我们看了,买了。走出商店,我转身一看,发现大概有30个跟着我们的人都在那里买同样的煎锅。我想,可能他们觉得,外国人觉得这东西质量不错,也许质量真的不错吧。
在抚顺教了一年书之后,妻子和我对于我们一生要做的事情的想法也在渐渐改变,但我们知道,那一定和中国有关,因为我们爱上了中国。我们喜爱中国人,我们的孩子上的是当地的幼儿园,我在这里教书,住在这里,也交了很多朋友,我们知道接下去的人生都会在这个国家度过了。在抚顺待了一年之后,我们搬到了北京,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教。
在北京的那段时间,我们决定要做一些善事,就去当地政府建的孤儿院当志愿者。我记得当我第一天走进这个大房间的时候,那里大概有30个孩子,大都躺在地上,有一些阿姨在照顾那些孩子。所有的孩子情况都比较特殊:他们都是残疾儿童。
窗子大开,有很多苍蝇飞来飞去,有些孩子甚至躺在自己的排泄物上,很难闻。我的周围没有出现过这么多那样的残疾儿童,当时觉得很吓人,同时我又觉得很无助。
我妻子和我跑出那个屋子,开始祷告:上帝啊,我们能为这些孩子做些什么呢?我们镇定了一下,然后又回到了屋里,开始抱起他们,帮他们清洗,跟他们说话,陪他们玩。过了一段时间,开始逐渐了解他们之后,我们发现他们一点都不可怕。他们不吓人,是漂亮的孩子,就像没被人发现的宝藏。
这真的对我们启发很大,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一年后,我们真的领养了一个孩子,她是我们第四个女儿,我们有四个女儿了。她叫Esther,现在24岁了,在德克萨斯的奥斯汀市学习准备当一名教师。
把Esther带回家后,我们一直挂念着和她一起待在孤儿院的孩子们,哪些和她谁在同在一张床上的孩子。谁来领养他们?谁来照顾那些孩子?于是妻子和我开始想辞去教职,用我们的余生来帮助像Esther一样的孩子们。
三年后,我们辞去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工作。但我们负担不起在北京的生活,于是我们搬到了郊区,找到了一个房子。我们搬进这个房子,住在这个小区。这个小区里一共有50栋房子,我们这座和另外两座是其中仅有的装修好并且有人住的,其他的47栋房子都空在那儿。
然后我们就开始帮助孤儿院的工作了,我们开始募款,去孤儿院,问他们需要什么,还有什么物资需求。他们会说比如我们需要纸尿布,我们需要婴儿辅食或者我们需要药,需要能让宝宝睡觉的婴儿床……我们会给孤儿院买那些东西。
但是时间一长我们发现,这样做根本没有解决任何问题,我们需要做一些更有用的事。几年后的一个晚上,妻子和我跟我们这片居民区的开发商一起吃晚饭。他说:“Tim,如果需要我的任何帮助,请告诉我。”我妻子坐在旁边,她说:“你要跟他说,让他给我们其中一栋空房子,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孤儿院的孩子带到那个房子里照顾他们了。”于是我就把这些跟他说了。他说:“你想要一栋房子?”我说:“是啊。”他说:“好啊,我给你一座房子来照顾那些孩子。”
第二天,我妻子说:“Tim,你要过去跟他说,我要那栋房子。”她就指着一栋房子说。我说,我不认为他是认真的,他就是开玩笑,只是表达好意而已。但我妻子说,不不不,我们需要那个房子,你得去跟他说,我就说好。我一直都是她说什么我做什么。于是我就去了:“嗨,我来是想要那栋房子的。”他说:“真的吗?你想要房子?”“是的,我很想要一栋房子。”“好!你要哪栋?”我就指了指那个房子,他说:“好!那我就给你这个房子,你可以用来救助孤儿。”
那栋房子当时还只是毛坯房,里面全是空的,没有窗户、没有水管、没有电路,墙也没有刷,就只是一个空壳子。我们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去装修这个房子。我们雇了一些阿姨将来可以帮忙照顾住在这里的孩子,我们对她们进行了一些培训。那个时候我开着一辆金杯车,就是那种11座的客货车,堪称中国最好的车——金杯车很耐跑,如果坏了,修理还很便宜,不花什么钱:而且它能装很多人。
我们开着金杯去了孤儿院,说我们准备带走任何你们不想接收的孩子,任何你们照顾起来有困难的孩子。我们把他们带走,自费照顾他们,你们不用支付我们任何费用。他们同意了。于是我们装满了一车孩子,开回了家。
这就是一切的开始。过了一段时间,有些人跟我说:“你知道吗?贝先生,他之所以要把房子给你,是因为他想让你装修好这个房子,然后他就把房子收回,再卖个好价钱。”我想:“噢,这可不太好啊。”我觉得这样不对。
几个月后,他给我打了个电话说,我要跟你谈些事情。我不知他是不是要提那件事,但是我很担心他真的要提,于是我说:“你还没有看到孩子们住在房里的样子,我们要不就在这个房子见面?”然后他就说,没问题,我们就在那儿见。我跟阿姨说,请一定叮嘱孩子们,我们进门的时候要好好欢迎给他们提供这间屋子的那个人。
于是,他和我走进来的时候,门开了,孩子们奔出来,喊着“叔叔叔叔,谢谢您给我们房子!”他们拉着他的衣尾,他一下倒在地上。他穿着西装,很贵的西装。他的领带都皱了,头发也弄乱了,还有些流着鼻涕的孩子乱作一团。
在和那些孤儿们玩了大概30分钟之后,他看着我,我能看见他眼里的泪水,他说:“我来之前没有意料到这些,但我被深深触动了。我要再给你一座房子!”
于是他给了我们第二座房子。我完全没想到会是这样,太惊喜了!之后故事又重演了一遍,我们募集资金,然后装修,开着金杯车回去,满载孩子把他们带回来。他又来看了看说:“我要给你第三座房子。”是的。之后就停不下来,后来我们又有了第四座、第五座房子——我们有5栋房子,80个孩子。你可以想象照顾80个孩子吗?多大的一个家庭啊!之后我们不得不多添置了几辆金杯,一辆车不够80个人坐。
有些孩子会被领养,这是好事,但也有些不会被领养,于是我们就办了一个学校。我们又另外租了间房子,第六间房子。我们自己办学校,雇老师,还雇了医生、护士来做医疗,一切都很完美。
直到有一天,那个送给我房子的朋友说:“我要请你帮个忙。”我说:“没问题,尽管说。”他说:“我有个朋友想要领养一个孩子,你能帮个忙吗?”于是我就帮他办领养的事情,然后他那个朋友来了,她看了看所有的孩子,然后选了一个小宝宝。这个小婴儿是被人遗弃在我们门口的,是唯一一个没有残疾的孩子,是我们孤儿院那个时候唯一一个健康的孩子。但我必须得告诉她,她不能领养那个孩子,因为那个孩子已经有人准备领养了。
结果那个给我们提供房子的人就不太高兴。他说:“我们不能接受这个答复。你也知道我帮了你很多,你必须得帮她这个忙。”我说:“这个恐怕超出我能力范围了。”他说:“如果你办不到的话,那你得离开这里了。我不能继续给你房子了。”
我不想继续这样生活了,我们要搬走,我们要建一个新的地方,一个不需要活在这种担心之下的地方。于是我们开着金杯外出找地,在整个郊区找地。我们找到三块地,离我们的孤儿院都只有五分钟的车程。我们回到办公室,工作人员和我聚到一起,我们祈祷说:“上帝啊,告诉我们应该把我们新的孤儿院建在哪块地上吧!”
大概在我们祷告完之后一个小时,管理其中一块地的政府官员来到我们办公室。他们说:“贝先生,哪些因素影响您是否要在我们那块地上建孤儿院呢?”我说:“我们找到了三块地,(如何选址)取决于哪块地最便宜,看谁给我们最低价。”那个人看着我问:“你准备出多少钱拿下这块地?”我在思考,在中国,通常当一个人问出这样的问题,表示你至少要把价格砍掉一半,可是我还没来得及说一个字,那个人就看着我说:“一块钱怎么样?”我说:“什么?一块钱?!”听起来像一块钱,但那块地大概值一百万。我想,难道他说的一块钱就是表示一百万?我看看我的中国助理:“他刚刚说一块钱还是一百万?”她说:“他说的是一块钱,太划算了!你应该拿下它。”
于是我们用一块钱拿下了那块地,三十亩的地只花了一块钱。可是,我们还是没有钱在地上建任何东西,我不知道要怎么办。有个小男孩就在那时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他被遗弃在我们孤儿院附近的地里。一个农民听说村郊有个小男孩,就骑上自行车到村外,看见了这个小婴儿——在玉米地里,下着雨,大概有40个人在那儿围观,但没有人采取行动。这个孩子在一场大火中严重烧伤,大概60%的皮肤都被烧伤了。那个农民抱起这个小男孩,骑上自行车回家了。他和妻子照顾了这个小男孩几天之后发现,这个小男孩需要的救助远超他们能力范围。于是他们带着他去找村里的领导,结果村干部说:“我们也没有办法照顾这个小男孩。”
第二天,他们带着这个小男孩来到城里,把他放在民政局的门口。民政局分管孤儿的相关事情,所以他们觉得把他放在这里更好。把他放下之后他们就藏到一边等着人来。没过多久,有人来看到了这个孩子,把他抱起来送进了屋,后来又把他送到当地的孤儿院,刚好那家孤儿院就是我儿子待过的那个。我有四个从中国收养的孩子。我的小儿子就是从那个孤儿院来的。
孤儿院的领导打电话给我说:“贝先生,我们这里有一个小婴儿,他严重烧伤,我们不知道要怎么办。”我说,我马上就到。我跳上车,和我的助理开车赶到孤儿院。我们到的时候,看那个孩子躺在床上,烧伤非常严重,以至于躺着的那条毯子都湿了。他很疼,一直在哭。于是我把他抱起来,直接开车去了医院。
进了医院急诊室,把孩子放在轮床上,医生出来看到孩子,他们惊叫了一声“啊!”“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烧伤这么严重的婴儿,我们认为他活下来的概率不到10%。。”我说,“无论花多少钱,无论需要做什么,我只要你把他当成是你自己的孩子。如果救你自己孩子的生命你会怎么做?”他们竭尽全力挽救这个孩子的生命,但过了几天他们也发现,烧伤的严重程度远超他们的能力范围。于是我们决定把他转到北京儿童医院,那是全国治疗烧伤最好的地方,那里有一个烧伤中心。
把孩子送进(北京儿科)医院后,烧伤中心的主任医师把我拉到一边说:“贝先生,你为什么要救这个小男孩。我的意思是他未来会过什么样的生活?看看他他烧伤这么严重,让他就这样去了不是更好吗?”我说:“不,即使没有人要他,我的妻子和我也会领养他。有一天我要看着他在足球场上奔跑踢着足球,有一天他会去上高中,上大学;有一天他会回到中国,告诉中国人上帝对他的人生自有安排,他的生命是有价值的,是值得被救治的。”她看着我说:“如果他活下来了,那一定是你的那个上帝救的他。因为我不觉得我可以。”
她带他进了手术室。6个小时的手术之后,他们不得不截去了他的左胳膊。因为烧伤太严重,他们不得不把他左脚也截去了,还有他右脚的所有脚趾、右手的所有手指。他做了皮肤移植。我记得医生告诉我,Tim,接下来的48小时非常关键。因为单单是他伤口感染都有可能会致死。我说,他不会死的,因为全世界各地都有人都在为这个小男孩祈祷。
你们猜怎么了?我没有领养他,我的朋友领养了这个小男孩,给他取名Levi。他现在已经14岁了。他不仅可以踢足球——而且比我踢得好。他还可以骑自行车。他会滑水、会游泳、会攀岩,还加入了学校的篮球队打篮球。
几年前,我去加州分享了这个故事,Levi当时就在活动现场,那是他第一次听这个故事。后来他跟妈妈说:“哇!我的生命原来还真挺重要,不是吗?”
的确是这样的。我的意思是,想想看,他们当时可以让他死掉的,那又会是什么样的故事呢?又一个无辜死去的生命而已,但是看看他现在。他现在是一个漂亮的年轻人,他的未来有很多可能性。他在他们班成绩拔尖,我希望有一天他能回到中国,和我一起在孤儿院工作。
Levi的故事在我们一块钱获得那块地的同时上了美国的一个电视节目。那个电视台联系到我,那个时候我们已经有电子邮件了,所以他们很容易联系上我。他们说人们纷纷寄支票来电视台。想要帮助你的孤儿院。那很棒,因为我们有这块免费的地,但是没有任何钱来建房子。那有多少钱呢?268000美元。他们说我们有268000美元的支票!我说哇!我们可以在这块地上建一两栋房子了。
我在北京认识了一些人,其中一个人是一个法国建材公司的领导。公司叫Lafarge,他给我们捐赠了所有的水泥,所有的屋顶瓦片和石膏板。我还认识了立邦涂料的人,他们给我们捐了涂料。我还碰到施耐德电器的人,他们给我们捐了电路和所有开关。有个叫作舒布洛克的公司的人,他把砖石和砖块都用批发价卖给我们。所以我们用那268000美元不是建了一栋楼,而是建了四栋。我们建了宾客房,所有志愿者都住在那里。建了两个儿童房,还建了办公室。
大概就在那个时候,我又碰到一个人,他曾跟我们一起救助那个烧伤的小孩子。他叫Rob Gifford,是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驻北京的通讯员。他在我们照顾Levi的时候告诉我说,“我打算哪天讲述一下关于你的孤儿院的故事放到电台上播。”我想我有点不好意思面对媒体。我并不是很喜欢那样,因为你永远搞不懂媒体,他们想要让你看起来很好,而让别人看起来不好。我不喜欢这样,我不想让任何人看起来不好。
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天,我正在北京城里开着车。你知道北京很大的,有两千多万人口,大概有一千五百万辆自行车,几百万辆汽车。我问助理,我说:“嘿,那个Rob Gifford最近怎么样了?”他说:“我不知道。我们应该联系联系他。”我们边开车边望向窗外,发现他(Rob Gifford)就在窗外正走过我们的车。多神奇的巧合!Rob坐进车里,我们说:“真巧,我们正说起你呢。”他说:“我还是想报道你的故事,如果下次有什么大事件发生一定告诉我。”我说:“我不知道你说的大事件是什么意思,但是两天后会有9个婴儿从河南来我们的孤儿院,这算大事件吗?”他说:“是的,那是个大事件。我就想报道这个故事。”
于是他来了报道了这个故事,就在9·11两周年纪念日那天在电台上放。那天,我收到了2000多封电子邮件。相信我,你永远不想一下子收到2000封电子邮件,那是很大的压力,但是我每封都读了,并且让人帮助我一起回复。有一封邮件的发信人全家都来自中国,五十年代早期他们搬去了香港,六十年代移民去了美国,所以这个人大概跟我差不多年纪。他在美国长大,他听说有这样一个美国人去中国帮助孤儿的故事,他感到很愧疚,觉得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住在加州洛杉矶,却没有为中国的孤儿做任何事情。
他说:“Tim,告诉我,我能帮上什么忙?”我说:“当然。你知道一个月35美元也就是200块人民币,就可以资助一个住在牧羊地儿童村的孩子。”但他说,不不,我想要做更大的事。我说好啊,我不知道你说的大是什么,但是一个月两百美元你就可以资助一栋房子了。他说不不,你没明白。我想要做一件非常大的事。我说我们在建一个新的孤儿院,叫作“牧羊地儿童村”。我们需要建更多的房子。他说愿闻其详,于是我就跟他说了情况。然后他说我要给你建一个诊所。于是我们的诊所就建起来了。
就是左边第二个,那是我们的诊所。它就是通过电台这个机缘建起来的。
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牧羊地儿童村。我们从全国30多个孤儿院接收有特殊需求的孩子。他们把无法救助的孩子送到我们这里,不用给我们钱,那些孩子被领养时我们也不会从中收任何费用。我们筹集资金来照顾他们,照顾孩子们的钱百分之百都来自我们组织。在我们孤儿院,一个阿姨照顾3到4个孩子,而不是一个阿姨照顾20甚至30个孩子。我们的理念是要营造一个家庭的氛围,让它更像一个家。这也是我们已经能做到的。
那些孩子进来时,他们的脸上有这样的神态,看起来就是被遗弃的样子。你可以在他们脸上看到被遗弃的那段经历。而当你爱护他们,养育他们、照顾他们,只需要几天,你就能看见他们的眼睛亮了起来,他们开始笑了,彻底改变了。这其中就有我的儿子Philip。
我妻子和我还有我的女儿Sarah在一个合作的孤儿院见到了Philip。当我们到那里的时候,孤儿院的主任告诉我们说,这个小婴儿明天不会在这里了。他不是说这个婴儿明天要离开这里,他的意思是这个婴儿会死掉,因为他太虚弱了。我们把这个小婴儿带回家,他那么虚弱,甚至都不能吸奶瓶,我们要用滴管喂他。几天后,他开始好起来,开始笑了,眼睛也亮起来。6个月后,我们治好了他的嘴巴,还治好了他的上颚。看他现在多漂亮。看看那个笑容。你可以看见他人生的转变。
人们常常问我,你怎么能做到像爱亲生孩子一样爱领养的孩子呢?我说,不要告诉我的亲生孩子们,但其实我爱领养的孩子远超过爱亲生的孩子。我知道这听起来有点搞笑,但这是事实,因为他们以那样特殊的方式来到你的生命中。
我们有很多志愿者来孤儿院工作。四月到九月是我们最繁忙的时候,我们有中国人,美国人,全世界的人都会来。这个穿橘黄色恤的小姑娘来自美国,她来的时候14岁,和一群人一起,每天她都会去其中一个屋子,见见这个小宝宝,那个时候她3岁。这个小宝宝的名字叫Grace,她也是被遗弃在我们门口的,身上有五个严重的健康问题。我们把她称为我们照顾过的“最贵”的孩子,因为她在医院里待了一年多。但是过了一段时间,Grace逐渐健康起来,她开始变强壮,活了下来。
这个小姑娘和Grace一起待了两周之后,回到美国,跟爸爸妈妈说,我们要回中国,我的小妹妹在那里,我们要去领养她。于是这家人就这样做了,他们领养了Grace。Grace现在9岁了。这是一张她和又一个领养妹妹的照片。
这张是他们一家,多好的一家。感谢上帝给我们这么好的家庭,Grace的人生彻底改变了。
人们一直说,Tim,你为那些孩子做了那么多,你为他们做了那么多好事,他们真的很幸运遇到你。但事实是,那些孩子给予我的比我给他们的多得多。因为他们改变了我,他们让我心碎,让我看到世间的悲伤和痛苦。
我不觉得他们有任何问题。很多人来会说,这个孩子有什么问题那个孩子有什么问题。他们没有任何问题。我们才有问题,有问题的是我们。就像Levi一样,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人生,每一个残疾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我们可以做很多去改变他们的人生,但是他们也会在同时改变我们的人生。
牧羊地建成了之后,我们去注册所有的房子。我们去政府注册的时候,他们说你们少了一栋房子。我说不会啊,我觉得没有少啊,我确定都在这里。他说不,你不清楚,我们一块钱给你那块地的时候,你应该是盖这么多平米的房子的。我问我们少了多少平米,他说三千。我说什么?三千!那比所有五栋房子加起来都大。不可能是这样的。我们不能再继续这样了,我们要争取,要祈祷,不能让这件事发生。我们不要那个房子。
但是上帝提醒了我,8年前他让我想到这些年纪稍长的孩子的前景。在中国,当一个孤儿满14岁的时候就不能被领养了,一个健康的孩子在十五六岁之前,公立的孤儿院会给他们找份工作,或者住的和工作的地方;如果是残疾儿童,他们就要去一个成年人的机构在那个残疾人福利院里度过余生,没有机会谈恋爱,没有机会找工作或者学习谋生技能,没有任何和外界联系的可能。他们相当于被藏了起来。所以这个楼就是要彻底改变这一切。
这栋楼会成为我们的职业技能中心,我们会训练那些孩子。教他们职业技能,教他们生存技能,我们会教他们如何在一个集体中生活,如何互相帮助,如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一员。不过就算我们的新楼建好了,也还暂时不能开放。因为我们还在审查阶段,但我们确实有没有被领养然后长大了的孩子。
我们有一个小姑娘10年前来到这里,那个时候她14岁。我们在学校里教育她,教她生存技能,教她谋生手段。然后她长到二十一二岁,我们就雇佣了她,让她在我们办公室工作。她是我们客户关系部的一员。她的工作就是,当我们的客人从北京、天津或者任何地方来看孩子,她就带着他们参观,她会给他们讲牧羊地的故事。这个小姑娘现在已经长大成人了,她坐在轮椅上不能走路。她和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学会了弹钢琴,也学习了电脑知识。
就在最近,她自己找到了工作,搬走了离开了她的大家庭,开始独立生活。她攒了足够的钱租了一个公寓。她正在新工作的培训阶段。我真为她感到骄傲。我希望这件事发生在更多孩子身上。我知道有些孩子不行,但大多数的孩子都可以做到。
所以这就是牧羊地的故事。你可以看到,现在已经是一整个区域了,我们离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只有一小时路程,在天津的郊外。
欢迎你们所有人来。我们欢迎志愿者,也欢迎客人到访。你不需要在这里过夜,可以就来几个小时,见见孩子们。中国有句话叫,“百闻不如一见”,实在是太对了,当你看到那些孩子们,他们会像改变我一样改变你们的人生。
手机有可能会危害亲子关系?你是怎样认为的?
手机是有可能会危害亲子关系的,因为孩子的自控能力是非常差的,孩子如果一直玩手机的话,就会影响亲子关系,会影响孩子的心态。我觉得小孩子是不可以玩手机的,家长也应该控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间,避免孩子养成不好的习惯。
钱素云年龄
已年近60岁,钱素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及内科教研室主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常委/急救学组名誉组长、肠外肠内营养学会委员/儿科学组副组长,北京医学会儿科分会侯任主任委员、肠外内营养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儿内科专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儿童重症医师分会副会长。
郭薇薇医生给孩子看病怎么样呢?
郭薇薇是儿科医生,下面我给大家说说郭薇薇医生。
郭薇薇女
北京儿科师带徒专家
世中联医院感染专业委员会理事
北京市中医医院感染管理质控中心专家
198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毕业后在北京儿童医院工作,跟随著名中医儿科专家刘韵远教授和王敏智先生学习,打下了坚实的中医基础,后调入西苑医院儿科工作,其间曾在北京妇产医院遗传室和北医精神卫生研究所儿童科进修.现任儿科副主任医师、感染管理科主任。毕业20多年来,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儿科临床工作,具有较扎实的中医基础及儿科专业理论知识,对小儿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症进行较深入的临床研究。侧重于对小儿肾脏疾病(肾病综合征、肾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和消化系统疾病(营养失衡、厌食、腹泻等)的治疗,并取得较好疗效。近年来,完成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心理学课程,获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在诊治患儿躯体疾病的同时,注意对患儿的心理疏导和沟通,发表本专业论文及主编和参编医学书籍20余篇(部), 主持和参加科研课题以及新药临床观察项目多项。
擅长治疗: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等)、消化系统疾病(生长发育迟缓、厌食、腹泻等)、小儿肾脏疾病(肾病综合征、肾炎等)、儿童身心疾病(多发性抽动、遗尿、睡眠障碍等)。
人间真情观后感
《电子鸦片对青少年的危害》
一、 电脑游戏导致学生们荒废学业:
虚拟世界是非常适合中、小学生的,生活不顺心,学习压力大以及很强的逆反心理等因素导致了他们选择了一个发泄的空间——虚拟空间。他们可以摆脱现实生活中的一切,去做平时在现实中做不到的事情。这时,电脑游戏就像鸦片一样,使得中、小学生越陷越深,逃课、夜不归宿、睡眠不足等问题接踵而至,学习成绩自然大幅度下滑。曾经有一位学生写了一首新版《如梦令》:昨夜鏖战星际(一种流行游戏),今日浑身无力。恍惚欲入梦,却闻鼾声四起。诧异,诧异,全班睡成一体。
二、 电脑游戏损害中、学生的身心健康:
(1) 长时间使用电脑危害中、学生的身体健康:
电脑显示器的原理和电视机一样,当阴极射线管发射出的电子流撞击在荧光屏上时,即可转变成可见光,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X射线。而且在VDT周围还会产生低频电磁场,青少年尚处于发育阶段,脑细胞极易受到损害,长期在电磁波辐射下,血液中的白细胞红细胞数量会明显减少,并使血液速度减少,容易导致青光眼、失明症、白血病、乳腺癌等病症。据不完全统计,常用电脑的人中感到眼睛疲劳的占83%,肩酸腰痛的占63.9%,头痛和食欲不振的则占56.1%和54.4%,其他还出现自律神经失调、抑郁症、动脉硬化性精神病等等。
最受害的是眼睛。因为,在注视着荧光屏时,如果间隔很久不眨眼,会导致眼睛干涩、灼热,或是有异物感,视力不稳定或是暂时模糊。可能还会觉得眼皮沉重、眼球胀痛甚至头痛。由于长时间使用鼠标、键盘,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整天,反复单一的动作由于幅度变化小,需要相当大的静态支持力,长期处于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局部性骨骼肌肉系统的疲劳和负担。这就使部分神经肌肉组织呈紧张状态,如腕部紧张持续时间长久,会引起手、腕、臂甚至肩部的肌腱发炎、疼痛,有时可累及腱鞘和肌肉组织,形成“腕管综合征”。
(2)心理疾患不容忽视:
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产业发展,网络普及率越来越高,国外心理学专家研究发现,经常与电脑打交道的人,由于长时间面对没有生命的电脑屏幕,不但会在不知不觉中生出一张表情淡漠、冷峻的“电脑脸”,而且会影响日常的人际交往,进而产生心理和精神上的障碍。患上“情感冷漠症”,表现为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对亲友冷淡,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面部表情呆板,内心体验缺乏,严重时对一切都漠不关心。电脑导致的情感冷漠与普通的冷漠还有所不同,一般的冷漠可能是由于精神疾病引起的,而这种冷漠可以说是由电脑引起的,患者不是对所有东西失去兴趣,而是把这些兴趣都转移到电脑世界之中。
许多学生因为沉迷于电脑游戏而患上网络成隐症,网络疏离症等新型精神疾病。杭州滨区某校的一名中学生以前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好孩子,后因迷上网络游戏受到刺激,经常一个人傻笑,只要一玩游戏就喊“外星人来了,快逃!”父母将他送到医院去治疗,医生的诊断是:玩游戏受到刺激,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从而导致间断性精神失常。
(3)诱导学生犯罪,
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中难以自拔,用身上的零钱难以维持后发展为说谎、向父母骗钱,再发展为向低年级学生勒索钱物,最终发展为偷窃、厌学、诈骗,甚至离家出走。因此,说一些电脑网络游戏对中学生的毒害不亚于毒品,人们将其比做“电子海洛因”,是毒害青少年的精神鸦片,是危害青少年身心的罪魁祸首并不为过。所以学生应该好好控制自己,不能沉迷与网络游戏。
许多游戏中,含有大量的暴力镜头和黄色信息。中学生涉世未深,正处在生长发育期和青春萌动期,面对暴力和黄色信息抵御能力较差,可能导致他们在道德上的扭曲甚至堕落。更可怕的是,青少年一旦沉迷于色情网络将难以自控,走上犯罪道路、葬送自己一生前程的案例已见诸报端。可这并不能怪电脑,因为电脑本身没有害处,而是这些学生没有好好的利用电脑,所以才会走向犯罪道路。
河南省一名13岁的女孩,因玩电脑游戏上瘾,从拿母亲的钱到偷家里的存折,再到变卖家中物品,最后离家出走,堕落为三陪女。不久前,武汉市连续发生几起重大未成年人恶性犯罪案,均与孩子为弄钱玩电脑游戏有关,有的形成犯罪团伙集体作案,偷窃、抢劫到钱后到游戏厅挥霍。
从上可知,电脑游戏对中学生所造成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它在众人眼里是妖魔的化身。可是,正如《天下无贼》里刘德华说的“开好车的就一定是好人吗?”,既然电脑游戏这么受中学生的欢迎,难道它就一点好处都没有吗?经过我们探索发现,其实电脑游戏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而是中性物,有利也有弊。可是,应该看你怎么使用它。如果沉迷于电脑游戏,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三、 电脑游戏对中、学生的利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可以改善身体和精神状态。中、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中、小学生的学习是很紧张的,在繁重的课业负担下,偶尔娱乐一下、放松一下心情也是很有好处的。其次通过适当的电脑游戏,可以提高大脑的思维能力,协调手和眼睛的配合。在很多游戏中,大脑都可以得到锻炼,比如RPG就可以锻炼对于事件的推理能力,对于很多不同数据的搭配能力。而SLG的游戏,就可以很好的锻炼理性思维。因为在SLG游戏中,很多事件都可以通过数学建模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电脑游戏,还可以锻炼中学生操作鼠标和键盘的熟练程度。就像比尔·盖茨所说的,学习电脑最好的老师,就是电脑游戏。而电脑游戏本身,也是人们跨入电脑世界的最好的门槛。作为一个现代的中学生,如果不能熟练的使用电脑,那么未来只能是一句空话。如果现在中学生都不接触游戏,以后网络发达了,可能连和别人沟通的能力都没有了,这是何等可怕的一件事情。
电脑游戏作为一种文化,一种工具,一种生活的调节剂,对于中学生的生活,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玩久了,对人的身体,特别是视力均有不好的影响。所以,对于这把双刃剑,我们既不能完全否定它利的一面,也不能完全否定它弊的一面。而应该扬长避短,利用它的优点为我们服务,避免受到弊的一面的影响。
然而,我们的家长还有很大一部分不能正确地认识电脑游戏,仍然是谈中学生玩游戏变色,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80%的父母反对自己的子女玩电脑游戏,因为他们认为只要是玩游戏的学生都不是好学生,所以只要发现自己的孩子玩电脑游戏就痛打他们,这样适得其反,只会使得孩子更加讨厌现实,迷恋虚拟世界。一、青少年使用手机的现象逐年增多
据有关部门调查,在美国的青少年手机用户中,31%每天发送至少100条短信,15%每天发送200条以上短信。每人每天平均发送50条短信。英国的一项调查发现,8岁以下孩子中,每4人就有1人有手机。目前,英国拥有手机的孩子有450万人,其中,9-10岁的孩子里有58%的人有手机,11-12岁中89%的人有手机,13-14岁中约93%的人有手机,15-16岁有手机的人高达95%。在中国,88%的家长给孩子买了手机,同时学校调查中现实,学生中的手机拥有率为:小学1—3年级10%,4—6年级30%;初中生70%;高中生几乎人手一部手机。
二、手机危害不容小觑大多数人们都知道手机本身带有辐射,过长时间的使用会对身体照成一定的不良影响。那么过长时间使用手机对青少年儿童的危害又有哪些呢?
科学研究也显示,孩子过早的、长时间的使用手机可能会产生手机依赖,对身心带来诸多方面的损害。
1、对儿童大脑神经的潜在危害更加严重。英国《微波理论与技术》期刊研究显示,儿童颅骨厚度显著低于成人,对辐射的吸收率明显高于成人。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监测工作委员会赵玉峰教授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孩子的神经系统正处于发育阶段,受到的潜在威胁更大。法国克莱蒙·费朗大学一项测试表明,儿童使用手机时,大脑对手机电磁波的吸收量要比成人多60%。近期,英国《每日邮报》更撰文指出,儿童用手机会造成记忆力衰退、睡眠紊乱等健康问题。英国华威大学的杰勒德·凯都博士警告说,手机辐射会破坏孩子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引起记忆力衰退、头痛、睡眠不好等一系列问题。
2、对儿童生长发育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北大第一医院儿科副主任杜军保说,大剂量的电磁不仅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不利,还会带来诸如哮喘、白血病之类的疾病。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专业专家任仪逊介绍,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组织中的含水量比成人丰富,而手机微波具有对水分越多的器官伤害越大的特点,因而,微波对人体眼睛的伤害最大。长时间低头玩游戏,会对孩子的颈椎带来很大伤害。此外,长期发短信还会导致孩子手指发育畸形。
3、使儿童的思考方式变得单薄。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流行病学家艾布·拉姆森教授研究表明,爱发短信的青少年,思考问题难以深入,凡事急于求结果,性格比同龄人更冲动。并且,孩子长时间的使用手机,缺少了与他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这样容易使其内心变得胆小、孤僻,性格变得偏执。常用手机上的联想输入功能发短信,会使孩子们做其他事时只追求速度,而忽略准确性,极大地影响他们的思考方式。
4、过早使用手机容易让儿童和父母产生隔阂并沉迷于游戏。林丹华指出,频繁给同学、朋友发短信,有可能让孩子们更不会对父母讲真心话,加深父母的失控感和亲子之间的隔阂。另一方面,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手机可以随时随地上网,这就使得下载游戏更为便利。有的孩子可能会过度沉迷于游戏中,影响其成长。
5、随着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过早的让孩子使用手机极大可能让其产生盲目的攀比心理。
三、应从小树立正确使用手机的理念
家长可从以下三点树立孩子正确使用手机的理念:
1、家长和社会应该给孩子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和家庭氛围,培养孩子的道德心和责任感。
2、不要给孩子买款式和功能太花哨的手机。款式和功能太花哨的手机容易使孩子产生盲目的攀比心理和沉迷于短信和游戏。
3、父母可与孩子签订一份“手机协议”。规范孩子使用手机的流量、时间和主要用途等等。
综上所述,过早地让少年儿童使用手机是不利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随着时代的进步不让孩子使用手机似乎不太现实,并且现下诸多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也让家长鸣起了警钟,更多家长为了安全或者其它原因给自己的孩子配备一部手机也无可厚非;再者,现在的家庭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工作又比较忙,孩子的内心比较容易产生空虚,为孩子配一部手机能促进亲子交流,增进感情。何时应该给孩子买一个手机似乎已经不是主要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作为长辈的“大人们”应该如何树立起孩子正确使用手机的理念。
所以我们要远离或者是有截至的去使用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