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经济学第一支箭(安倍经济学的主要目标)
本文目录一览:
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给世界带来了什么教训
安倍的三支箭
为了提高日本通胀和改革日本经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2012年的12月射出了“三支箭”——大胆的货币政策、机动的财政政策、改革经济。这三支箭随后被合称为“安倍经济学”。第一支箭可以动员日本的生产力,而第三支则可以扩大生产力,在这两支箭的助力下,第二支可以达到相应的财政目标。目前的普遍看法是,一支箭都没有射中靶心。今年到5月为止,日本的通胀依然低迷,而日本的公共债务问题看起来比以往更糟。在劳动力市场等方面的改革一个都没有取得成效。联系到安倍的宏伟目标,不得不说“安倍经济学”是虚有其表。不过,对于同样陷入滞胀和债务泥潭的欧洲,日本确实是一个前车之鉴。
教训一:宽松换不来通胀
就拿货币政策来说吧,日本给世界的最大的经验教训就是——自金融危机之后,日银和世界其他央行所采取的大规模宽松政策根本没有效果。自2013年4月以来,日本已经将资产负债表的规模扩大了一倍,并且日银在今年2月开始实施负利率政策,另外的一大波政策宽松可能还将袭来。然而,日银的2%通胀目标依然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不过,有的人士却认为日本的政策已经初见成效。日本的核心通胀数据是有将能源价格包含在其中的,如果剔除能源的价格,日本的核心消费者价格已经连续32个月实现温和的增长。在安倍经济学实施之前,日本的价格其实是在下降的,如果之前的趋势继续下去,那么现在的消费者价格会比真实的值少5%。而且,在日本通胀增加的同时,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都遭遇了通缩问题。
不过,安倍经济学也有局限。日银吹高了金融资产的价格,但却没能让消费者或者公司增加购买真实资产和消费品的欲望。家庭储蓄率依然高企。尽管公司的利润在增长,但这一趋势能否持续下去依然存疑。公司在提高产品价格上当然非常乐意,但在提高投资或者员工工资上,当然不会勤快。目前日本的非金融公司所持有的金融资产达9.5万亿美元,包括现金。
教训二:没有监管和竞争 政策都是纸老虎
安倍经济学还有另外一个教训——如果没有公司监管松懈或者公司之间的竞争不足,货币政策的效果都会大打折扣。安倍的政策加大了公司中股东的权力。在2012年,日本领先公司中大约40%有独立董事,现在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有。如果日本公司中股东的权力能够再大一点,股东可能会要求公司加大支出或者投资。如果行业门槛降低,公司会倾向于投资新兴的行业,这样都会带动整个经济。理论上来说,加大经济的通胀是一个比较受欢迎的举措,因为工资的上涨熊掌在走在价格上涨的前头。在实际中,走在前头上涨的是价格。也正因如此,IMF才敦促日本出台相应的措施让公司提高员工工资。
教训三:经济中,总要有人花钱
如果公司想要少花钱,经济中的其他部门肯定会需要多花钱。在日本,这一个部门就是政府,过去20年,日本一直处于财政赤字的状态。安倍想要减少日本的公共债务。但在2014年,安倍提高了消费税,结果导致日本陷入技术性衰退,因此加税这一政策被弃之不用。
安倍加税的政策不仅显示了财政紧缩的政策会弄巧成拙,也揭示了日本的现在的情况能够承受财政扩张的政策。日本的净利息支出占GDP的比例依然是G7国家中最低的。在经济中,政府或者公司,总是要有一方增加支出的。
许多人认为安倍的货币和财政刺激不过是止痛药,掩盖经济结构转型的痛苦。要知道,吸引海外务工人员来日本就业或者让公司有很大的权力雇佣或者解雇员工需要很大的勇气。但需求的增加刺激了供给侧的改革。对于劳动力的需求让更多人加入劳动力大军,事实上日本的工作年龄人口正在不断减少。劳动力大军中女性的增加让政府额外创造了20万个护士,育婴类的职位,而职场上怀孕的女性因为性别歧视的存在,日子变得更难过了。必须承认的是,提高通胀和改革两个措施连续进行,安倍经济学是一个比较连续的经济策略。
教训四:取乎其上,得乎其中
安倍经济学没能达到目标,并且言过其实,因此将其称为一个失败并不为过。事实上,这一经济实验表明政府和央行确实有能力搅动停滞的经济。而在某些程度上,类似安倍经济学的过度宣传也是有其存在的意义的。日本的滞胀的已经成了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安倍经济学要成功就需要有足够多的人相信它能够成功。
这也是日本的经济实验给世界的最后一个教训——过度宣传还是要有的!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
什么是安倍三支箭
第一支箭:货币政策,量化宽松第二支箭:财政政策,刺激政策第三支箭:结构性改革
安倍的“第一支箭”,即大胆的金融政策,无限制的量化宽松措施,实质就是日本国家银行——日本银行把金融机构手里的长期国债大量买来,向金融机关大量供应货币,促使金融机关向企业贷款,让企业手里有钱进行设备投资和扩大生产。
“第二支箭”即机动的财政政策,大规模的公共投资,以公共投资带动GDP和雇用。
“第三支箭”即唤起民间投资的成长策略,日本产业与社会经济结构的改革,增加产业的收益性。
但是由于工资的增长远远跟不上消费税和物价的上涨,带来了4月以后的消费疲软和由此而来的GDP大幅下降。
祝你顺利,如果对回答满意,请采纳,这年头助人为乐也不容易,鼓励鼓励热心人~~~~~~~
当初被人嘲笑的安倍经济学,现在怎么样了?
自2012年底安倍重登相位以后,推出了被称作安倍经济学的政策组合,即安倍的三支箭:通过央行向金融机构大量回购长期国债,增加市场货币流通量,实现量化宽松;扩大财政投资,刺激经济增长;进行结构改革,放松管制,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前二支箭即量化宽松和财政刺激射出后,取得一定成效,在2013至2018年间日本的生产率增长已经攀升至G7国家的最高水平。在单位劳动生产率增长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方面提高显著。但第三支箭射出后却迟迟未收获成效。虽然投资者和企业称赞安倍经济学提振了股市,增强了公众信心,并逆转了日圆的涨势,避免日圆上涨损及仰赖出口的日本经济。但是,安倍经济学并未摆脱物价、消费、工资、投资持续低迷的状态。安倍试图通过提高消费税平衡财政赤字,但后果是抑制了个人消费。由于出口受到中国经济下行的影响,日本出口已连续第十二个月下降。靠贸易顺差来平衡财政赤字和内需疲弱的努力也变得希望渺茫。
尽管安倍经济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年三季度GDP增长1.8%,环比增长0.4%,但依然面临着改善经济的巨大压力,安倍经济学能否成功,也成为考验安倍的重要课题。
目前,日本经济依然未能摆脱“三低病”(低利率、低通胀和低增长)的困扰,“安倍经济学”的成效不大。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上周四表示:“出口、生产和商业信心确实显示出一些疲软迹象。”日本经济现状不佳,前景亦不容乐观。大和总研预计,明年日本GDP增速为0.3%。
“日本病”的病根在于贫富差距急剧扩大导致消费需求严重不足。二十年来,日本的时薪下跌了9%,是主要国家中唯一一个出现负增长的。占人口多数的普通劳动者的收入在不断下降,内需如何能够得到提振?占人口多数的普通劳动者的收入在不断下降,“有效需求”必定严重不足,仅依靠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难以弥补的。
安倍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实行大规模宽松货币政策,这是安倍经济学的第一支箭。安倍经济学的另外两支箭是,灵活的财政政策和促进民间投资。
货币宽松并不能提高实际工资,因而也就不能从根本上提振消费,只能在“货币幻觉”下短暂提振一下。虽然促使日元贬值,可以刺激出口,但很显然其效果也并不明显。对于日本来说,劳动力成本方面没有竞争力,高 科技 产品方面的竞争力也不是很强,贫富差距的扩大造成“富人产业”的相对扩张又对出口产业产生“挤出效应”,靠货币贬值来刺激出口,效果自然不佳。
消费需求不振,外需不振,投资需求自然难以增加。财政政策又受限于庞大的公共债务规模,难以发挥作用。
去百度上查一下日本GDP有没有上升多少就可以了。
我只知道嘲笑别人者,被事实打脸,安倍还未下台就成了小丑,所写所说的成了笑料。
依然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安倍经济学,主要的核心是通过印钞寄托唤醒日本经济的活力。但是事实证明,人类对于突破规律这事,还是无能为力。
目前日本通过国债为锚,货币超发了很多,但是国内依然陷入了通缩。
在科学面前,人定胜天的思维,永远是那么可笑。
1、日本通货膨胀率低,印钞就可以解决
安倍上台之初,放了很多豪言壮语,其中通过印钞解决所有问题,是安倍经济学的核心。
几年过去了,钞票印刷了很多,但是国内的低通胀、低增长难题依然笼罩在日本上空。通货紧缩成为日本的流行品种后,就像一种不想走的流行病毒,非常喜欢日本的国土,赖着不走。
印钞曾经解决了很多问题,但是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尤其是日本经历上世纪资本泡沫之后,很多人习惯了储存现金。而不是消费,更不是投资房产。货币的超发,一般会引来通胀。但是在日本,却陷入了越来越重的通缩现状。
安倍经济学告诉大家,人类只能解决人类能力之内的事情,违背自然规律这事行不通。
2、日本国债,是世界三大泡沫之一
目前世界上,公认有三大泡泡。第一是某国的房地产,第二是美国的股市,第三就是日本的国债。
以上三大泡沫,随时都有破裂的风险,而各国都是在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来延缓发生。都不例外,选择的方法是通过货币放水来维持。
货币印钞,犹如鸦片和瘾君子的关系。一旦上瘾,很难从本质上戒掉。目前很多经济体都在陷入这个怪圈。
但是如果印钞就可以所有问题,那么津巴布韦绝对是现在的第一强国,津巴布韦币已经有了百亿规模纸币。真是印钞那家强,都不如津巴布韦牛啊。
但是津巴布韦的经济,却进入了一个大泥滩,深陷流动性泛滥的烂圈子。
3、通货紧缩不好么?
通货紧缩是相对于通货膨胀来说。通胀就是钱的购买力下降的过程,而通缩则相反,是货币购买力不断提升。
正常情况下,货币超发引发通胀,但是日本 人却把印钞玩成了通缩。
一般温和的通胀有利于经济增长,通缩却给经济带来倒退。
为什么呢?
因为企业收入下降,利润空间下降,工人收入就会下降,消费就会萎靡。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通货紧缩一般是债务破灭的必然过程,日本人经历90年代泡沫破裂后,至今仍然还在那个怪圈。
安倍经济学,就想通过大印钞来解决。但是,目前日本国债规模上升,但是通胀却迟迟未来。
人类的活动可以把自然破坏,同时自然也在报复者人类。只有顺应自然,大家才能和谐相处。
通货紧缩,真的不是什么好事,否则日本人到现在也没有找到药方。
以上就是安倍经济学的现状,另外还有一个人口计划和养老计划,他们互相排斥根本无从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