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化工企业战略发展规划(化工企业工作规划)

化工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国精细化工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有了很大进步,如染料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农药产量居第二,涂料产量居第四, 配合饲料产量居世界第二等。 目前中国精细化工门类有25种左右,品种约3万多种,精细化工产值率40% 左右。 精细化工是我国化学工业二十一世纪的发展重点之一,为加快我国精细化工的发展,国家将发展精细化工作为化工三大战略重点之一。近十多年来国家约安排了100多个精细化工建设和改造项目,总投资约100亿元。为加快科研开发速度,成立了十几个新领域精细化工技术开发和应用中心以及一批国家重点试验室。

早在八五、九五期间国家科委安排了159项科研开发项目,完成率达90%以上。尤其在石油化工 催化剂、水处理剂、农药及中间体、食品添加剂等方面取得了很多重大成果。 国家科研项目的成果转化率达80%。如炼油厂的MGG、MIO新工艺及新催 化剂;PP催化剂:TS系列水处理剂:分子蒸馏技术;生物法丙烯酰胺技术:生物法二元酸和透明质酸;D-泛酸钙;松香中性施胶剂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精细化工的发展充分显示了政府的重要作用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六五”以来,国家对农药、医药、染料、涂料、表面活性剂、饲料添加剂等 精细化工行业进行了重点项目的安排,引进了一批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装备,也引进了一大批精细化工合资企业和独资企业,推进了中国精细化工的发展。在科技开发、应用研究、新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方面有了较大提高。国家通过863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和其他专项计划对高新精细化工产品加以扶植和支持。近几年,很多企业加强了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在国家的倡导下,加快了产-学-研、技术开发创新和产业化一体化进程。多种形式的实体和民间科研机构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精细化工是当今化学工业中最具活力的新兴领域之一,是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细化工产品种类多、附加值高、用途广、产业关联度大,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的诸多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各个领域。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已成为世界各国调整化学工业结构、提升化学工业产业能级和扩大经济效益的战略重点。精细化工率(精细化工产值占化工总产值的比例)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化学工业发达程度和化工科技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一、世界精细化工总体发展态势综观近20多年来世界化工发展历程,各国、尤其是美国、欧洲、日本等化学工业发达国家及其著名的跨国化工公司,都十分重视发展精细化工,把精细化工作为调整化工产业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有效举措,世界精细化工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进入21世纪,世界精细化工发展的显著特征是:产业集群化,工艺清洁化、节能化,产品多样化、专用化、高性能化。

1、精细化学品销售收入快速增长,精细化率不断提高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基于世界高度发达的石油化工向深加工发展和高新技术的蓬勃兴起,世界精细化工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其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整个化学工业的发展。近几年,全世界化工产品年总销售额约为1.5万亿美元,其中精细化学品和专用化学品约为38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在5~6%,高于化学工业2~3个百分点。预计至2013年,全球精细化学品市场仍将以6%的年均速度增长。2008年,世界精细化学品市场规模将达到4500亿美元。目前,世界精细化学品品种已超过10万种。精细化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化学工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化学工业发达国家,其精细化工也最为发达,代表了当今世界精细化工的发展水平。目前,这些国家的精细化率已达到60~70%。近几年,美国精细化学品年销售额约为1250亿美元,居世界首位,欧洲约为1000亿美元,日本约为600亿美元,名列第三。三者合计约占世界总销售额的75%以上。

2、加强技术创新,调整和优化精细化工产品结构

加强技术创新,调整和优化精细化工产品结构,重点开发高性能化、专用化、绿色化产品,已成为当前世界精细化工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今后世界精细化工发展的重点方向。

以精细化工发达的日本为例,技术创新对精细化学品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过去10年中,日本合成染料和传统精细化学品市场缩减了一半,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开发功能性、绿色化等高端精细化学品,从而大大提升了精细化工的产业能级和经济效益。例如,重点开发用于半导体和平板显示器等电子领域的功能性精细化学品,使日本在信息记录和显示材料等高端产品领域建立了主导地位。在催化剂方面,随着环保法规日趋严格,为适应无硫汽油等环境友好燃料的需要,日本积极开发新型环保型催化剂。目前超深脱硫催化剂等高性能催化剂在日本催化剂工业中已占有相当高的份额,脱硫能力从低于50 g/g提高至低于10 g/g,由此也促进了催化剂工业的整体发展。2004年日本用于深度脱硫等加氢工艺的炼油催化剂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了近60%,销售额增长了43%。与此同时,用于石油化学品和汽车尾气净化的催化剂销售额也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已占催化剂市场半壁江山。日本催化剂生产和销售去年分别增长了7%和5%,打破了近六年来的记录。

3、联合兼并重组,增强核心竞争力

许多知名的公司通过兼并、收购或重组,调整经营结构,退出没有竞争力的行业,发挥自己的专长和优势,加大对有竞争力行业的投入,重点发展具有优势的精细化学品,以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例如,2005年7月,世界著名橡胶助剂生产商--美国康普顿公司(Crompton)花20亿美元收购了大湖化学公司后成立名为"科聚亚"公司(Chemturags),成为继鲁姆哈斯和安格公司后的美国第三大精细化工公司和全球最大的塑料添加剂生产商。新公司的产品包括了塑料添加剂、石化添加剂、阻燃剂、有机金属、聚氨酯、泳池及温泉维护产品及农业化学品,在高价值产品的市场上具有领导地位,其精细化工的年销售额可达到37亿美元。

又如,德固赛和美国塞拉尼斯各出资50%合并羰基合成产品,在欧洲建立丙烯-羰基合成产品生产基地。合并后,羰基合成醇年产量将达到80万吨--占欧洲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与此同时,德固萨公司以6.7亿美元价格将其食品添加剂业务出售给嘉吉公司(Cargill)。从而使嘉吉公司成为食品添加剂行业的领先者,能向全球的食品及饮料公司提供各种专用添加剂。再如,总部位于荷兰海尔伦的皇家帝斯曼公司(DSM),2003年2月以19.5亿欧元的代价,收购了罗氏全球的维生素、胡萝卜素和精细化工业务,成为世界维生素之王。2004年全球销售额80亿欧元(约为100亿美元)。

二、我国精细化工发展现状与趋势近十多年来,我国十分重视精细化工的发展,把精细化工、特别是新领域精细化工作为化学工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和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多项国家计划中,从政策和资金上予以重点支持。目前,精细化工业已成为我国化学工业中一个重要的独立分支和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

我国近期出台的《"十一五"化学工业科技发展纲要》又将精细化工列为"十一五"期间优先发展的六大领域之一,并将功能涂料及水性涂料,染料新品种及其产业化技术,重要化工中间体绿色合成技术及新品种,电子化学品,高性能水处理化学品,造纸化学品,油田化学品,功能型食品添加剂,高性能环保型阻燃剂,表面活性剂,高性能橡塑助剂等列为"十一五"精细化工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重点。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石油化工的蓬勃发展和化学工业由粗放型向精细化方向发展,以及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精细化工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技术能级将得到显著提高,成为世界精细化学品生产和消费大国。

1、精细化工取得长足进步,部分产品居世界领先地位我国精细化工的快速发展,不仅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部分精细化工产品,还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能力,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的加工地与出口地,精细化工产品已被广泛应用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和人民日常生活中。统计表明,目前我国精细化工门类已达25个,品种达3万多种,已建成精细化工技术开发中心10个,精细化学品生产能力近1350万吨/年,年总产量近970万吨,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2011年,我国精细化工率已上升到48.5%。

近年来,我国的染料产量已跃居世界首位,2011年,染料产量达到了80.83万吨,约占世界染料产量的60%。目前已能生产的品种超过1200个,其中常年生产的品种约700个。我国不仅是世界第一染料生产大国,而且是世界第一染料出口大国,染料出口量居世界第一,约占世界染料贸易量的25%,已成为世界染料生产、贸易的中心,在世界染料市场占有显著地位,2011年出口量达到32.66万吨。涂料产量2011年达到348万吨,比2010年净增108万吨,成为世界第二大涂料生产国。农药产量居世界第二位。柠檬酸的年出口量已接近40万吨,约占全球总消费量的三分之一;维生素C的出口量已突破5万吨,占全球总消费量的50%以上。

2、建设精细化工园区,推进产业集聚

近几年,许多省市都把建设精细化工园区,作为调整地方化工产业布局、提升产业、发展新材料产业、推进集聚的重要举措。据报道,目前全国已建和在建的精细化工园区至少有15个,其产值占有国民经济的比重越来越大。

“十三五”时期化工行业转型升级之路怎么走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化工行业并购重组趋势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化工产业是我市资源枯竭转型的最重要的替代产业,也是我市最具有产业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产业。但是,随着资源优势的减弱,环保、安全、生态等紧约束常态化,化工企业发展面临重大挑战。

制约化工产业循环发展的主要问题有: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化工产业产能过剩与追求利润空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产业发展必需的创新技术与人才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

(一)坚持把化工强市摆在工业发展的突出位置。全市上下要高度统一思想,坚定绿色化工、循环发展、生态产业的发展模式,高标准规划建设新型专业化工园区。坚持开放办园区,用市场机制改革完善园区管理体制;把好入口关,所有化工项目一律实行环保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

(二)坚持把规划引领作为化工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充分把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以及正在争取的独立工矿区等国家政策牌子,用好做实,提升规划,严格审查,高标准建园,打造国家级新型专业绿色化工示范基地。

(三)坚持把转型升级作为化工产业发展的关键举措。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科研发展的力度,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产业规模;支持中小化工企业走“专、精、特、新、配”的发展之路,增强发展活力;对照中国制造“2025”规划,充分发挥基础化工和资源独特优势;支配使用好国家循环化改造试点示范的财政补助资金,加快推进园区循环化进度。

化工未来的发展趋势?

精细化工的品种繁多,有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聚合物以及它们的复合物。最近几年国内精细化工行业都在关注一个问题:21世纪精细化工的发展趋势。

自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决定加大在能源、信息、生物、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的投资力度,精细化工作为传统产业没有被列入国家优先发展的行列,而被有的人归于夕阳工业。

但事实并非如此,特别是我们精细化工,由于它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由于它和能源、信息、生物化工以及材料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精细化工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将愈来愈重要,而成为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 在这里我充满信心地告诉大家,精细化工在中国、乃至在世界,依然是朝阳工业,前景一片光明。

目前我国精细化工在生产技术上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①精细化工品种多、更新快,需要不断进行产品的技术开发和应用开发,所以研究精细化工的开发费用很大,如医药的研究经费,常占药品销售额的8%~10%。这就导致技术垄断性强、销售利润率高。

②精细化工质量稳定,对原产品要求纯度高,复配以后不仅要保证物化指标,而且更注意使用性能,经常需要配备多种检测手段进行各种使用试验。这些试验的周期长,装备复杂,不少试验项目涉及人体安全和环境影响。因此,对精细化工产品管理的法规、标准较多。如药典(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英国药典》)、农药管理法规等。对于不符合规定的精细化工产品,往往国家限令其改进,以达到规定指标或禁止生产。

③精细化工生产过程与一般化工生产不同,它的生产全过程,不仅包括化学合成(或从天然物质中分离、提取),而且还包括剂型加工和商品化,由两个部分组成。其中精细化工在化学合成过程中,多从基本化工原料出发,制成中间体,再制成医药、染料、农药、有机颜料、表面活性剂、香料等各种精细化工。剂型加工和商品化过程对于各种产品来说是配方和制成商品的工艺,精细化工的加工技术均属于大体类似的单元操作。

④大多以间歇方式小批量生产精细化工。虽然精细化工的生产流程较长,但规模小,单元设备投资费用低,需要精密的工程技术。

⑤精细化工的商品性强,用户竞争激烈,研究和生产单位要具有全面的应用技术,为用户提供技术服务。

备注:投资有风险,请细致咨询,以便成功加盟。请投资者对项目做详细的实地考查,本网站对投资者的投资风险概不负法律责任。(多打电话、多咨询、详考察,可减风险) 全国领先的3158招商加盟致富信息网在信息质量、访问量、项目数量等方面皆处于领导地位。是深受国内招商品牌与投资者信任的信息发布与获取平台。

如何将化工企业做大做强

 首先,要建立具有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了解“文化”精神决定外在,无形决定有形,民族生存发展的最根本动力是一种精神文化,而民企业也是如此,重视“企业文化”,决定企业发展成长的永远是文化,文化永远是企业一切经营管理活动的核心。

其次,不仅有战略,而且还要有策略,战略设计,有战略才有前途,清晰正确的企业宗旨是战略的第一步。一个是要建立起企业管理层决策机制。企业的经营管理团队内部也应该建立起一套决策机制。既注重计划组织,计划高于策划、落实高于决策、执行高于创意。在企业内部实施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大权独揽必然造成效率低下,两权合一的结构必然造成对企业最高当权者的盲从。

第三,摒弃家族化,家族成员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并不总是一致的。变“人治”为“法冶”,变“家庭式管理”为“人才化管理”。中小民企业要发展,需要一个稳定可靠并且忠诚的核心管理团队。对于这个团队成员要充分体现出他们自身的价值。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需求,企业家必须研究团队成员的需求,正确引导、满足,才能既网络住人才,又能留得住人才,企业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转型和企业发展的团队。

第四,企业没有人,就没有一切,而中小民企业要摒弃那种自私,冷漠和不尊重人才的做法。建议中小企业实施“送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即加强企业内部人员培训,有时要送出去培训,将对企业发展有利的人才请进来。

中石化的六大战略中的国际化战略具体内容是什么?

中石化在18项专题调研基础上,提出了企业发展的“资源战略、市场战略、一体化战略、国际化战略、差异化战略、绿色低碳战略”六大战略。

1、资源战略:坚持资源获取多样化,以原油、天然气、成品油资源为基础,以替代能源和非常规能源为补充,统筹国内国外两个来源和生产贸易两种方式,不断巩固资源基础,增强资源保障能力,提高资源获取的安全性、经济性、稳定性。

2、市场战略:坚持国内外两个市场有机统筹,完善石油和石化产品营销网络,发展现代物流体系,提高服务标准和水平,发挥差别化产品优势引领市场需求,培育提升中国石化品牌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强化国内市场的领先地位,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3、一体化战略:坚持上中下游一体化协调发展,实现整体产业链的优化组合;加强板块、区域、企业之间的资源优化整合,推进炼化一体化,实现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资源利用价值最大化。

4、国际化战略:加快“走出去”步伐,建立海外油气投资、境内外炼化合作、国际贸易紧密结合的良性互动体系,推进海外业务快速发展,努力提高国际化经营程度。

5、产品差异化战略:产品差异化主要是从产品质量实现差别,寻求产品的“人有我优”的特征。努力使自己的产品区别于竞争对手产品,保持一定独特性。

6、绿色低碳战略:中石化围绕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目标,在规范公司治理,调整产业结构,推行绿色低碳战略,开发低碳能源,创新绿色技术,推清洁生产,共建生态文明等战略。

  化工企业战略发展规划 

发布者  :  访客  2022/06/05  回复

源和生产贸易两种方式,不断巩固资源基础,增强资源保障能力,提高资源获取的安全性、经济性、稳定性。2、市场战略:坚持国内外两个市场有机统筹,完善石油和石化产品营销网络,发展现代物流体系,提高服务标准和水平,发挥差别化产品优势引领市场需

发布者  :  访客  2022/06/05  回复

推进产业集聚近几年,许多省市都把建设精细化工园区,作为调整地方化工产业布局、提升产业、发展新材料产业、推进集聚的重要举措。据报道,目前全国已建和在建的精细化工园区至少有15个,其产值占有国民经济的比重越来越大。“十三五”时期化工行业转型升级之路怎么走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化工行业并购重组趋势


评论


最新评论